澳门六合彩预测

欢迎访问澳门六合彩预测网站
当前位置: 澳门六合彩预测 > 媒体视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鉴
澳门六合彩预测要闻
媒体视野
学术动态
理论学习
教院掠影
学生公告
系所新闻
班级新闻
学生风采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教院荣誉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澳门六合彩预测网站

温州人杂志:李晓燕:廿载求索 点亮“星”灯

发布日期:2025-05-13 浏览:

李晓燕,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孤独症干预研究20年,带领团队研发的干预课程已惠及浙江、江苏、福建三省13市400余户家庭。

“在我开垦论文的苗田时,有一股清凉的溪流在掘地时出现了。这是孤独症儿童的生活之流。他们想要亲近母亲、呼唤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平衡生活。这种暖暖的努力,微弱如细小水流,难以突破指尖成为行为,难以突破嘴唇成为声音。然而自从察觉了它,我们都获得了力量。”这是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李晓燕教授的博士论文后记。

作为国内最早聚焦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研究的学者之一,从2005年起,李晓燕走上了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与交流障碍干预的道路,到今天从未稍离。她说道:“这股溪流不断地消解着我无穷无尽的疲惫,在我倦极入睡的时候,还仿佛听到种子成长的声音。”

廿载科研求索

破译孤独症语言密钥

20年前,李晓燕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建立了首个汉语孤独症儿童会话语料库。在长期的研究中她意识到,孤独症幼儿会话康复应以会话障碍特质为中心,而家长是最重要的影响人。家长如何发挥作用,才能使自己的会话行为契合孤独症儿童会话障碍特质?如何帮助家长愿意并且能够使用会话关键行为?为此,李晓燕带领团队开发了家长关键行为干预法(PMKBI)的理论框架、实践模式及相关工具,并在2018年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会话障碍的家长执行式干预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重构康复服务体系,将家长从‘配合者’转变为与康复师并列的‘干预双主体’,呼唤扎实的本土研究。”李晓燕先后主持2项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在SSCI检索期刊公开发表阶段性学术成果9篇,实践应用成果《孤独症家长执行式会话干预操作手册》(8本)成为我国唯一的特殊教育本科院校南京特殊澳门六合彩预测 的教学辅助材料。

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研究期间,团队遭遇疫情封控、样本招募困难等重重阻碍,甚至因一些家长中途退出而数次心态崩溃。由于孤独症群体的特殊性,许多家长对参与研究心存顾虑。为了找到合适的被试,李晓燕辗转于温州、丽水、景宁、青岛、南京、福州等地。每一次出发,她和团队都背负着沉重的PEP-3测试材料包,穿梭在车站、酒店和各个机构之间,在陌生的环境中迅速找到合适的测试地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测查任务。每周的干预指导和数据追踪都是巨大的工作量,样本一旦流失,前期巨量的心血投入就化为乌有。但他们用毫无保留的、掏心掏肺的真诚和专业赢得信任,最终以236个完整样本创下领域内罕见的数据规模,完成该项国家课题。李晓燕打趣说,团队简直可以用关汉卿的自喻来自称:我们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堆铜豌豆!数据并不冷冰冰,更关乎生命的温度。

国务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儿童孤独症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制度”,国家卫健委同期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强化三级预防体系,又在2024年发起了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晓燕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开拓孤独症婴幼儿语言康复的家庭主战场突围之路。

首创双轨课程

让爱不孤单

日前,在温州市利宝学校的课堂上,教师们正根据学生能力设计阶梯式任务。这一变化源于李晓燕团队的“分层支持”培训。通过“教师模拟课堂”“案例写作”等实操演练,教师将干预技巧融入教学,课堂效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家长从“焦虑的旁观者”转变为“康复的启明星”,家校联动形成“教师成长—学生进步—家长支持”的良性循环。

作为国内首个将家长执行式干预系统嵌入学校生态的课程体系,李晓燕团队首创“家校协同干预双轨课程”,破解“师资孤岛”与“家庭干预断层”难题。“我们的研究表明,家长进步了,孩子就进步了。”李晓燕提出了在沟通交流方面,应从干预儿童转向孤独症儿童家长关键行为自我调整的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需要调整自己而不是干预儿童。“家长只要下定决心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哪怕每天正确说话半小时,孩子也会有进步!”

依照团队开发的会话障碍康复四阶段干预体系,家长学会在买菜、洗漱等生活场景中让孩子注意到说话的对象,认识到说话是愉快的、易学的,要清楚、有要点,并运用语言示范、情境创设等25种家长关键行为技巧,让家庭日常互动时间变成高效干预时间。“以前总逼孩子仿照着说,现在学会用停顿和手势引导,孩子反而更愿意开口。”一位参与干预项目的家长感慨道。公益团辅课程中,家长按儿童语言能力分组学习,8-10周后,孩子的语言主动性、社交参与度等指标显著提升。

据悉,李晓燕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采纳1次、县市级采纳3次,在数十所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家长群体中得到有效应用,在13所普通幼儿园的孤独症融合教育中有效实施。她先后开展讲座近50场,受益家长和教师近6000人,线下应用范围涉及浙江、江苏、福建3省13地400余个家庭。

为千万孤独症家庭

托起希望的灯塔

一位单亲妈妈说“你是我唯一可以倾诉的人”,一周一次的干预会议成为她情感宣泄的唯一窗口;一名曾经绝望地说出“我的孩子无欲无求找不到康复办法怎么办”的家长,在晚上11点多兴奋地描述孩子的进步,激动地说了将近1个小时;曾无语言能力的孩子在干预第二周自发说出了两个词,她的母亲在向李晓燕教授分享这个消息时,双方都不禁红了眼眶……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20年来,李晓燕用科研之光照亮了无数家庭的至暗时刻,帮助他们在重压下撑起一片晴空。

“许多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本就经济困难,家长们因为孩子的病情承受着难以排遣的心理压力。”李晓燕告诉我们,她曾经走访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孤独症儿童的境遇尤为令人揪心。因此,自己和团队发起了公益性质的孤独症家庭互助计划:让科学干预方法以零成本的形式惠及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几天前,她和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合作的“星光计划”正式开班。

为了让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团队依照李晓燕提出的“家长培训工作17条原则”“会话沟通四阶段康复”“25种成人关键行为”等,特别设计了适合多种水平的家长和不同需求的孩子的内容。不同的方案将专业干预知识进行拆解,通过动画讲解、互动测试、每日任务和打卡工具,确保每位家长都能轻松上手。攥着笔记本誊写沟通要点的妈妈,戴着老花镜认真录音的奶奶,用手机记录课件内容的爸爸……他们都从“听懂”逐渐转向了“会用”,逐步解锁孩子的沟通密码。

“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孤独症儿童群体的重视,让更多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支持。”李晓燕道出了她的心声。

相关链接://mp.weixin.qq.com/s/QavDV1WIsMe_pT2N9lgI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