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3-29 浏览:
百篇故事颂党恩
红色革命路,铮铮革命史。建党百年历程中的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指明灯”,它们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阅读红色故事学习党的历史,能够使全体师生对革命精神的实质内涵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思考。同时,一曲曲熟悉的红色旋律、一段段激昂的深情告白,凝聚着党的百年历史,讴歌着党的光荣历程。澳门六合彩预测 党委开展“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之“百篇故事颂党恩”,包括“红色故事共阅读”和“百首红歌颂党恩”等子活动。今日推出党的百年红色故事,共读建党百年来的经典故事。
将军和夫人当农民
“我向大家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坚持回农村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随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摘自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一文 第28页)
背景故事链接:
1957年8月,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到两年,甘祖昌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原因很简单:为了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妻子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到当地学校当老师,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是一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那是1955年他荣获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与二级解放勋章……
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几十年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中,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记得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自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一文 第29页)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
半条被子的故事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自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51页)
半截皮带的故事
“在参观军史馆时,我对长征途中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半截皮带”的故事,感触很深。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在视察十三集团军时的讲话,摘自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07页)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特殊的展品,它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吃剩下的半截皮带。这条皮带黑中泛着旧黄色,比正常的腰带短了几乎一半,边缘还被割了许多小口子。这是一条吃剩的皮带,是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生动写照。
英雄母亲送儿抗日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二〇一四年七月七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